随着进入私企和自谋职业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如何妥善地处理自己的人事档案,成为这一人群必须面对的问题。连日来,记者通过调查采访发现,目前大学生“弃档”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落不了户口、换不了第二代身份证等诸多麻烦随之而来。专家提醒——
大学毕业生,请善待你的档案
现象:档案不落户引来麻烦一堆
这个春节,家住丰城市隍城镇的小金过得一点也不轻松。因为档案问题,他的落户手续和第二代身份证一直办不下来,这让他焦急万分。小金几年前从省城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当时他揣着档案辗转于沿海各城市打工,没有及时将档案挂靠在人才市场。今年因为需要办第二代身份证,他这才想起,户口从学校转出后一直没有落户。为此,小金在省城和原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折腾了近一年,费了诸多周折,可至今手续还没能办好。
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的周新燕面临着和小金同样的困惑。“明明工作了好几年,却因为没有档案证明,现在工龄少算了两年,中级职称也耽误了。”近日,周新燕通过本报新闻热线向记者诉说自己的烦恼,她1998年从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1999年进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会计,由于医院编制所限,2001年小周的档案才正式放入医院。在此之前,她的档案放在学校保管。根据相关规定,档案放在学校期间不算工龄,正是这个疏忽导致了小周现在的麻烦。
调查:毕业生普遍漠视人事档案
“平时没把档案当回事,可真正用起来,才发现档案如此重要。”调查中,记者发现,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们对于档案的用途知之甚少,不少毕业生甚至不知档案与自身有何关系。
南昌大学大四学生小张已与湖南一家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现正在该公司见习。当记者问他打算如何处置自己的档案时,他表示根本没有想过此事:“档案不是存在学校吗,还需要迁出去?”
像小张这样将档案存放在学校不及时转出去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多。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档案的处置方式分以下几种:有的随意将档案丢在学校置之不理;有的干脆把档案揣在身上;小部分人把档案转到了学校所在地的人才市场,但几年后就忘了这事;更多人则完全将档案遗忘了,不知档案是转回了原籍,还是留在了学校,或是转到了人才市场。
令人担忧的是,弃档的现象越来越多。中国江西人才市场是我省最大的人才流动管理机构,截至目前,该市场已存放了两万多份人事档案。然而,许多档案从放进之日起,就成了“死档”。据该市场工作人员介绍,有的档案甚至十几年无人领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