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在金融压抑国内并购缺乏成功案
来源:诏安人才网
时间:2020-11-11
作者:诏安人才网
浏览量:
吴晓灵称国内并购还缺乏成功案例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15日表示,目前中国除了信贷市场以外,资本市场、债券市场都极其地落后,某种程度上存在着金融压抑的现象。
在当天召开的“2006中国并购年会”上,吴晓灵作了“鼓励阳光并购,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的演讲。她表示,并购在实现产业整合、优化市场布局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中国目前还缺乏成功的案例。
“并购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会有很多的失败。不夸张的说,百分之七八十的并购是要失败的。”吴晓灵表示,这样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是不能够由信贷资金来介入的,但是我们国家除了信贷市场以外,资本市场、债券市场都极其的落后。
“我最近一段时间老说,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存在着金融压抑的现象,我想就是没有放开投资人和筹资人的自主权,如果我们的并购企业没有融资的渠道,那么看到再好的项目,也只能拱手让给他人。”
吴表示,中国并购市场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行政主导的倾向大于市场主导;一些并购重组的失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并购中的不规范运作侵犯了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产生了国有资产流失的议论和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缺乏相关的并购法律法规等等。
“在此我非常遗憾的提到德隆系。从2004-2005年,我本人参与了德隆系的风险处置全过程,不管当初他(唐万新)是怎么想扩张的,在他的实业范围之内,当初的运作还是比较成功的,但是后来由于收购、兼并没有很好地实现产业的整合,在利用金融机构来融资的时候,没有很好的遵守金融法规,因而最终酿成了严重的金融风险,给社会带来的不稳定的因素,我想这不能不说是民营企业走向并购重组中的遗憾。”
吴晓灵认为,产权界定不到位、非公经济政策落实不到位、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资本市场发育不够、并购主体融资渠道不畅、有些企业经营主导思想不稳健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中国并购市场运行不规范。
“郎咸平先生批评了我们的收购。”吴认为,资本市场发育不够,缺乏除了上市交易之外的合法交易渠道,不能形成有效的价格发现机制,使并购价值失去公允的参照系,并购价格合理性的判断标准难以掌握。
“我们现在惟一形成价格的是上市企业,但由于我们资本市场的不健全,上市企业的价格也未必是公允的价格。”她说,“如果没有一个市场上合理的价格,也就谈不上我们的国有资产是不是流失的标准。只有有了一个公允的市场转让价格,才可以判断我们的国有资产是不是流失了。”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中国仍未摆脱“金融压抑期”
“我国还没有完全摆脱金融压抑。”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昨天在第三届北大赛瑟论坛上表示。
金融压抑是指过多的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去年我国M2占GDP比例为164%,按照学术观点,已经摆脱了“金融压抑”。
但吴晓灵认为,这一比例只反映了金融的深度,并未反映金融的广度。我国的企业融资渠道和公民可供选择的投资融资渠道都很有限,直接金融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金融压抑的现象依然存在。
央行副行长吴晓灵称存款保险制度年内出台
央行行长吴晓灵昨日在2006年北大赛瑟论坛演讲间隙透露,酝酿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将争取在今年年内出台。
金融业在改革中谋求更大突破中国金融家们的2006预言
中国金融业近期高密度传出的信息表明,按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金融业要在调控机制、监管体制、企业改革、直接融资、农村金融、金融服务等六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总体要求,金融改革悄然全面提速,中国金融业正在全力推进改革中谋求更大的突破。
·新一轮并购潮呈现两大新看点
·黑龙江并购国企优惠政策:投资者只需收购净资产
·中国零售业进入外资并购时代外资“谋定”将动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