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届年底,不少用人单位陆续向应届毕业生发放录用通知单。但在校园招聘会上,一些已与用人单位签约的同学仍在四处散发求职简历,理由是“先签一家单位‘保底’,再继续找工作,如有更好的单位,就同前面那家‘拜拜’,交点违约金就行了”。
|
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违约现象频频,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还是有悖诚信原则的不公平竞争?
签约当作“定心丸”
某校管理专业学生小许,最近与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就业协议,却仍在招聘市场寻寻觅觅。“签约的那家单位我并不很喜欢,工作压力特别大。签了约,等于吃了‘定心丸’,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我还是想找一家更适合自己的单位。”也有不少学生先与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签约,再慢慢找更好的企业,争取各种实习与面试机会。
对交付违约金,不少学生并不在乎。去年起,本市有关部门对毕业生违约金作了“封顶”,规定违约金金额不得高于毕业生第一年的月收入。有学生说,只要按协议办事,赔付了违约金,就算不上不诚信,这是合理利用市场经济“游戏规则”。
一些尚未有就业意向的学生对此则忿忿不平。某高校学生小周说:“有的同学既要抢占资源,又要浪费资源,岂不是太自私了?”
后备名单事出无奈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频频违约现象颇为头疼。从筛选求职简历,到组织笔试、面试,再确定录用名单,要花费相当的成本。毕业生违约,更使企业措手不及。一些企业在当年12月份招聘后,因有不少毕业生违约,次年三四月份不得不再组织招聘“补缺”。
一些大企业的对策是,扩大面试范围,最终列出“录用”和“后备录用”两份名单。一旦有学生违约,就挑选后备名单中的毕业生录用。所以,高校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知名企业发放录用通知单后,榜上无名的学生就四处打听自己是否在后备名单中。
如某高校常有学生违约,一些企业会对该校“心存芥蒂”。在某招聘会上,一毕业生递上简历,招聘人员看了校名就把简历退了回去:“尽管是名校,但我们招聘了两届学生都有违约的,我们还敢再招吗?”
提高一次签约成功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经晓峰指出,违约学生想得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希望有更好发展,可以理解;但客观上,他们确实挤占了别人的就业资源,给用人单位招聘带来麻烦,还可能给人留下不诚信的印象,
漳州人才在线 www.zzrc.net - 漳州人才网求职精选门户!
APP名称:漳州人才在线 版本:漳州人才在线 V2.4 开发者:漳州楷欣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载APP】
电话:0596-2288480 2888821 2886665 投诉:18960160360 / 18960000505
合作微信: zzrcnet 客服小周: zzrc001 / zzrc005 客服小吴: zzrc002 客服小黄: zzrc003
客服QQ1:93865539 客服QQ2:407177779 客服QQ3:66712636
地址:漳州市芗城区厦门路21-33号 EMAIL:zzrcw@qq.com
芗城区人社局核准号:350602RL0013号 ICP经营许可证编号:闽B2-20200655 闽公网安备35060202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