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09年逆势增长、后劲增强
来源:诏安人才网
时间:2020-11-11
作者:诏安人才网
浏览量:
2009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这一年,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2009年,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年份。这一年,漳州人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中央“三保”和国务院支持加快建设海西《意见》实施的政策机遇,危中求机,应急谋远,逆势而上,创造了不凡的发展业绩。
据市统计局初步测算(未经省统计局评估),2009年漳州市生产总值1105.70亿元,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3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00.81亿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386.54亿元,增长14.4%。
抗击危机,融入海西。2009年,漳州的经济增长线,是一次艰难而又鼓舞人心的信心之旅。1-4季度,漳州GDP增长速度逐季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回望这一年,“逆势增长、后劲增强”是对漳州经济发展很好的概括。
农业发展阔步前进
漳州是农业大市,农业生产总值基数较大。去年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萎缩,我市部分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售有所困难。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市委提出了2009年农业总产值增长4%的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拓市场、增效益。2009年,我市农业丰收,国内、外对农产品需求有所加大,主要农产品价量双升,预计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达385.79亿元,增长5.2%。其中,渔业与农业发展成效突出,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达到39.6%和36.1%。食品更是一枝独秀,2009年1-11月出口达到9.89亿美元,增长13.0%。
漳州农业,在金融危机的磨炼中茁壮成长,持续阔步前进。
工业经济逆势而上
2008年第四季度,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蔓延、波及我国。企业订单减少,开工有所不足,用电量下滑……漳州工业发展感受到了危机的冲击。考验面前,漳州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坚定信心,沉着应对,抢抓海西建设机遇,奋力实现新的发展。
项目是经济的生命线之一。在抢抓中央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4万亿投资计划和国务院《意见》正式颁布的政策机遇中,我市坚持不懈地把抓项目作为危中求机、应对挑战的根本举措,千方百计兴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深化“重在提请、主动服务”,采取“一厂一策”,为企业迎难而上创造良好环境。广大企业在困难中寻找机遇,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转变方式,力促发展。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漳州工业强势突围、逆势而上。
2009年,漳州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37.17亿元,工业总产值1649.77亿元,分别增长14.0%和17.5%。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9%,拉动全市GDP增长5.8个百分点。在抗击危机的过程中,我市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实力进一步增强。去年我市规模工业“4+4”产业产值达1003.16亿元,增长18.2%。而亿元企业更是实现“双突破”:企业数突破260家,比上年增加31家;产值突破900亿元大关,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5%。
同时,随着经济回暖复苏,至去年12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开工2080家,开工率为98.5%,基本达到前年同期水平。
激流勇进,方显英雄本色。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漳州工业更强更大。
第三产业热度高涨
第三产业是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面对危机时代“理性购物、实惠消费”的消费心理,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政策,推出系列刺激消费的举措,让“消费马车”在危机中提速,第三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热度高涨。
2009年,在扩大内需政策的助推下,服务业与市场消费的恢复性与刚性需求进一步得到释放。服务业快速增长,增加值达386.54亿元,增长14.4%;市场消费持续升温,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6.83亿元,增长14.3%。特别是首届农博会暨第十一届花博会等展会经济持续发力,仅农博会暨花博会就现场、协议交易22亿多元。车市持续火爆,房市快速回暖。2009年全年新上牌汽车2.36万辆,增长57.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76.59万平方米,增长56.8%,比一季度回升69.3个百分点。二手房交易量价齐升,全年成交面积107.70万平方米,增长102.4%。
第三产业,不断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成为漳州经济发展新亮点。
投资拉动力度十足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扩大内需与海西政策效应的推动下,2009年,投资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漳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80.07亿元,增长31.4%。据测算,在“三大需求”中,投资对我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3%。
随着我市项目建设的强力推进,城镇投资持续高位运行,达516.83亿元,增长32.5%。项目投资保持较强的增势,累计开工城镇投资项目1655个,增长20.1%。大项目引办再获新突破,全市在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40个,完成投资额147.41亿元,增长61.6%。继福欣不锈钢项目落户开建之后,总投资达到137.84亿元的古雷石化项目加快建设,这是我市继后石电厂、灿坤之后引办的又一特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将为漳州工业进一步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基础设施大项目和临港工业大项目的集中投建,对支撑城镇投资快速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交通、电力、通讯、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投资137.77亿元,增长43.1%。仅交通运输业投资规模就达67.99亿元,增长29.5%。漳州开发区四区工程、厦漳跨海大桥、厦漳高速拓宽工程、厦深和龙厦铁路漳州段全面加快建设,厦成漳州段、招银疏港、长泰陈巷至美宫段三条高速公路以及港尾铁路动工建设,大漳州交通路网框架基本形成。临港工业项目快速发展,全市港口基础设施投资达到55.66亿元,增长85.8%。
大项目不断落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突破……这些,将为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
漳州经济蓄势而发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漳州抗击危机,播种希望,付出汗水,收获发展,都实现或更好地实现了去年年初定下的目标,迎来满园的“春色”。
2009年,我市财政收入增幅持续加快,总收入实现113.79亿元,增长12.0%,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0.95亿元,增长17.3%。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6元,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7132元,增长9.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9%。而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企业家信心逐步增强,去年第四季度我市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企业景气指数为122.8,分别比第三季度回升了9.2和3.6个百分点。
立足漳州、坚定信心,敢于危中求机;放眼全局、正视自己,方能百战不殆。在去年困难的环境中,漳州经济逆势而上的同时,也面临着困难和问题,如实现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仍显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等。去年外资、外经贸面临困难,全市利用外资新签合同154个,下降19.4%;验资到资5.50亿美元,增长9.9%。外贸出口有所下跌。预计全年出口总值33.7亿美元,下降15.0%。可喜的是,随着经济“回暖”,去年下半年,外资、外经贸正企稳回升,蓄势将发。
冬天过了,就是春天。有关部门表示,在困难的情况下,漳州经济发展都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增长,在经济回暖、海西效应不断扩大、发展后劲有力增强的发展环境中,一些存在的困难也必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克服,漳州经济将在崭新的发展机遇、强大的发展后劲中乘势而上。
回首昨天,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相信,漳州再踏征程再奋进,又将进入播种希望、收获发展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