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的毕业生就业率,网友笑了!
来源:诏安人才网
时间:2020-11-11
作者:诏安人才网
浏览量:
中国青年报2009年7月9日报:“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截至7月1日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消息一出,有网友发出了“哈哈哈”的笑声,对此生疑。按说,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下,今年包括毕业生在内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能取得同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就业率与去年持平的成绩,十分不易,当是鼓舞人心,令人对有关部门的努力肃然起敬才是。可为什么教育部一公布这个数字,网友就笑了?
不是说这个数据有假,只是又添一出统计数字与实际感觉不符的例证。就在统计法刚完成修订,要求各部门不得发布与统计局不一致的数据,向社会公布的政府统计资料应当客观、真实,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公信力。教育部就出来了这么一个让人感觉不够“客观、真实”的数据,当然令人哑然。
谁都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的就业形势十分艰难。中国社科院一项调研报告显示,有40%的中小企业已经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倒闭,40%的企业目前正在生死线上徘徊,只有20%的企业没有受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6月13日华夏时报)。这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可想而知,虽然“与往年相比,今年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文件之多、涉及方面之宽、措施力度之大、惠及学生范围之广都前所未有”,包括“选聘到村任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吸纳了大量毕业生。政府与社会的努力不容抹杀,但是不是有这么乐观的数字呢?也不知这个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协商一致没有。
其实,网友怀疑的不是这个数字,而是数字的“统计方法”“统计过程”。没有公信力的不是结果,而是程序。不争的事实是,一些高校为了增强就业率,逼着学生拿推荐表随便找个单位盖个章以示“接收”,不管是真就业还是假就业,再就是将考研考博、出国、办网店之类的都算作就业,还在就业率上相互“比拼”,先看邻校是多少,再来“调整”自己,只顾“争先恐后”,不顾真实与否。
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几天前的一个讲座上说,“我关注到,今年3月有些省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不到8%、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不足9%,但现在公布的已达60%。我觉得简直是飞速发展,比70码还快。”(7月5日南方都市报)
比70码还快的就业数据能证明什么。或如网友所言,“不管什么形势,数字总能达标的”。联想到“确保9月1日实现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0%的目标任务”这一提法,就不难理解68%这个数据的苦衷。剩下的两个月,再增两个百分点又有何难。这个数据,难脱就业成绩的需要之嫌,难脱为实现目标打基础之嫌。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还有部分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这倒是大实话,客观的摆出困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诉真相与现实,更能得到理解,也更能激起社会各方的危机感,创造力,进一步加大力度来解决问题。若为了喜人的成绩而掩盖问题,反而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让人郁闷。
让统计数据真实可信,还在要让统计的口径、程序透明可信,让汇成最终数据的每一滴水都清澈可见,经得起阳光的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