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人才需求率每年增30% 科班出身仅0.1%
来源:诏安人才网
时间:2020-11-11
作者:诏安人才网
浏览量:
“现在公关市场上最缺的是中高端人才,许多公司到处去挖人,可见已经紧缺到了什么程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郭惠民日前在首届中国公共关系人才战略论坛暨人才咨询会上发出这样的感慨。虽然中国的公关教育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但是公关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高校公关教育滞后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已经成了公关界的“老生常谈”。
曾经有大学新生的家长到学校坚决要给孩子退学,因为孩子瞒着家里人考上了公共关系专业,孩子的母亲哭着说:“那不就是靠漂亮脸蛋和拉关系嘛!”其实,这是人们对公共关系的一种误解。当前,经济全球化以及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媒体快速发展,使国际间的竞争已由冷战时期的硬实力竞争转向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由规模、市场、技术、价格方面的竞争转向品牌、文化领域的竞争…… 一个个成功品牌的建立,一次次危机事件的平稳过渡,其实都离不开公关。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近年来的岗位需求中,公关行业一直高居前几位,人才需求率始终保持着每年30%的增长率,但是从业人员中专业毕业人才仅为1‰。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认为,高校培养的公关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这种需求不仅表现在企业,政府和社会形成的市场空间也很大。目前的公关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都亟待改革,否则这将成为公关人才紧缺和流动频繁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国内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大体分为3个部分:学历和学位教育、职业资格认证和继续教育或短期培训。其中学历教育包含中专、大专(高职)、本科、硕士几个层次,只有极少数高校设立了专门的公共关系系和硕士研究生点,比如中山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公共关系专业是一种强调综合能力和从业经验积累的职业,既需要有公共关系专业理论,还应有相应的行业知识,其他如社会经验、协调能力。”郑砚农说:“高校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评价体系都与社会需求存在差异,过分以知识教育为主,培养的学生大多停留在纯理论研究方面,缺乏公关技术与能力的实践与训练。”
“其实目前公关行业的门槛并不高,市场上最缺乏的是中高端人才,即能够为企业进行战略策划的人,如何满足中高端人才需要是公关教育的一个难题。”郭惠民说,曾经有一个研究生毕业去一家公关公司,本以为做专业高级公关人员没有问题,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连给客户的总结报告都需要同事的二次修改,眼高手低,只会思考一些战略上的事,反过来却连传播的基本功都不扎实。“这说明在专业培养的结构上有欠缺,本科应该重点学好传播的基本技能,研究生层面则重点做好公关的策略性研究。”
此外,师资不足,特别是具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稀缺,也是造成与市场脱节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学校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有来自新闻传播学、管理学、文学专业的教师,还有相当多的教师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教育课。“英、美等有些西方国家请社会上的业界专家,以案例讨论为核心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郑砚农说:“要鼓励公关从业人员参与编写国内本土教材,使学生能通过书本了解国内现实和市场环境,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工作流程。”(却咏梅)